“粽情端午•游园雅集”活动记
【序章】
【艾香盈怀园,雅韵话端午】
2025年5月30日,怀园内菖蒲悬户,艾叶盈窗。院工会主办,研究生分会承办的“粽情端午•游园雅集”在“怀园”拉开了序幕,教职工们共赴端午之约。巳时初刻,晨露未晞,筹备者们已陈设八处游园雅趣;及至正午时分,宾客渐至,汉服广袖与五彩丝绦相映成趣,一幅《端午游园图》渐次展开。
【上篇·衣冠礼乐】
【汉衣如水映千年,彩缕系福承古韵】
午初,日影稍西。八位老师依次登场,演绎华夏衣冠之美:
唐制藕粉齐胸襦裙踏香而来,裙头蹙金绣的缠枝纹与手尖跃动的红莲相映成趣;
团福纹清朝马褂迎风而至,鎏金扇骨在他指间流转生辉,衣襟间暗藏的云纹与扇面墨竹遥相呼应;
紫云纹傩戏长衣翩然回眸,银线瑞鹤随袖底清风展翅,朱红绣球流苏轻晃,恍若《九歌》中“灵偃蹇兮姣服”的巫风遗韵;
玄色飞鱼服猎猎生威,雪色鸾带束出凌云意气,墨纹绣春刀未出,已惊碎一地日影,恰应“十年磨一剑”的武者风范;
天青曲裾曳过石阶,团扇上青雀欲飞,禁步叮咚间,恍闻《子衿》“青青子佩”的悠远吟唱;
正红圆领袍翻卷如霞,绸龙在他掌中化作流动的丹青,金线璎珞与龙须共舞,写就“霓为衣兮风为马”的盛唐气象;
翠裙翻飞,墨紫纸鸢掠空而起,恰似杜甫笔下“微风燕子斜”的灵动;
月白竹纹袍携伞而来,伞面与衣袂的竹影交错,在骄阳下绘出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的禅意。
两场汉服走秀,将游园会酿成流动的《诗经》——或见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”的端方,或遇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的明艳。八位老师以衣载道,正应了那句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”。
【中篇·民俗雅趣】
【民俗游戏藏古意,方寸之间见匠心】
正午阳盛,游园正酣。
一夹即“粽”处,竹箸轻叩瓷盆声如珠落玉盘,参与者凝神屏息,仿若重现古人“角黍包金”的虔诚;
“足智多谋”处的谜笺随风轻扬,有人对“午时三刻悬青艾”的谜面会心一笑,更有人为“九章涉江怀屈子”的典故驻足长吟。
最是“龙舟竞渡”处热闹非凡,十指翻飞间彩绳跃动,布帛龙舟破浪前行,耳畔似有汨罗江畔的擂鼓声声。
“非遗漆珠”区域,大家正专注地制作着五彩漆珠。指尖轻转间,朱红、墨黑、金黄的漆料在木珠上层层晕染,仿佛把端午的艳阳包进了珠子里。偶尔两颗珠子相碰,发出风铃般的轻响,让人想起古画里端午挂艾时的清脆佩环声。
“芳香百里”的香囊桌前,艾草清香弥漫。巧手的老师们将绸布折成玲珑的粽子形状,填入驱蚊的艾草。五彩丝线在指尖飞舞,转眼就系出漂亮的结子,活脱脱是古诗里“五色新丝缠角粽”的模样。有人把香囊挂在腰间,走起路来暗香浮动。
“扇韵生辉”的体验区格外有趣。大家将天然大漆轻轻滴入清水,五彩缤纷的颜色色在水中晕染开来,像一朵朵绽放的花。把洁白的团扇缓缓浸入水中,再提起时,扇面上便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纹路——有的似远山含黛,有的如流云舒卷。微风拂过,未干的水迹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,仿佛把整个端午的诗意都留在了扇面上。
糖墨生香的糖画摊位颇欢迎。老师们手腕轻转,金黄的糖浆便流淌成腾飞的龙、圆鼓鼓的粽子。刚做好的糖画透着琥珀般的光泽,咬一口,甜香里似乎还带着《离骚》中“纫秋兰以为佩”的风雅意味。
【终章·文脉绵长】
【五色新丝缠角粽,此情长寄怀园中】
未时,日影渐长。腕间五彩长命缕系着《荆楚岁时记》的祝福;怀中艾草香囊藏着“拂胸轻粉絮”的温情;廊下犹闻“碧艾香蒲处处忙”的吟咏;园角尚存“射五毒”“赛龙舟”游戏的痕迹。
这场以端午为名的雅集,终在日暮西斜里落下帷幕。然则那夹粽时指尖的温度、猜谜时灵光乍现的欢欣、系五彩绳时指尖翻飞的祝福,都已化作文化的种子,随着怀园的荷风,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田。正如屈子所言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”,我们对传统的守望,亦将如这端午的菖蒲酒,历久弥香。
文字:黄甜歌
图片:孟士杰
一校:郭佳明
二校:王一涵
终审:王延忠